【增长黑客AI周报】EP#33 Gemini 3.0、AI落地体系、出海踩坑实录、Voice Agent盘点、小红书收藏夹助手等
「当别人还在卷手机交互时,聪明人已经开始占领你的耳朵了。」
▪️PREFACE 卷首语
1/ 拿出这个 Newsletter 的 VIP 圈子(ZengZhangVIP.com)的文章发了一期试读,欢迎参阅。感兴趣(尤其是对 AI+Trading)的朋友们欢迎加入,让咱们圈子价值持续放大。
2/ 我新开了一家品牌营销增长的咨询服务公司,既能做品牌全案,也能服务某个具体而微的需求。
其实很多年前我就做咨询了。但是近年来随着 AI 的来临、大环境的变化,对咨询有了新的想法。
前几日刚刷到冯唐戏言最后一次卖 9块9 包邮的短视频,后脚就刷到刘润关闭直播业务的主动收缩,接着又看到了李一诺的一土教育暴雷。 他们都有光鲜亮丽的背景,都曾是国际知名咨询公司高管出身。即便如此,也在这个新时代艰难适应着将认知落地。
所以,以往纯靠搬运信息差作为核心交付能力的咨询,在这个时代越来越难做,实打实运用中国本土智慧,捣鼓出一坨结果来交付,就显得尤为金贵。
所以这次我的新公司,会侧重交付确定性的、企业刚需的成果。有商业合作想法的朋友,欢迎联系:ifanbing(注明身份来意)。
OK,以下是本期的正式内容——
▪️CASE 案例
从「最蠢的想法」到年收入 1 亿美元:Gamma 的逆袭之路
via 深思圈
讲述了一个 30 人团队如何在两年内挑战 PowerPoint 统治 40 年的市场,实现 1 亿美元年收入并保持盈利的故事。他们的核心秘密在于重新定义产品增长逻辑,用三个反直觉策略打破了 AI 创业的常规认知。
第一,他们用「前 30 秒魔力体验」取代功能堆砌。当产品在 Product Hunt 获三项大奖后,团队没有庆祝,反而推倒重来,集中 12 人团队耗时数月重构用户引导流程。创始人 Grant Lee 提出要用「愤世嫉俗的视角」看待用户:假设他们自私、懒惰、不想学习,因此必须在 30 秒内让用户感受到 AI 生成幻灯片的神奇价值,就像「接住一个鸡蛋比接住四五个更容易」——专注单一核心体验才能赢得用户继续使用的权利。
第二,他们用「口碑机器」指标替代虚荣指标。Gamma 认为真正的产品市场契合不是靠广告拉新,而是产品能否让用户主动分享。2023 年 3 月产品重新上线后,日注册用户从几百人垂直增长至 2 万人,全部来自用户自发传播,这验证了「如果口碑机器不运转,其他增长都会异常困难」的底层逻辑。
第三,他们用「极度克制」对抗规模焦虑。即使估值达 20 亿美元,团队仍保持 30 人规模持续盈利,这种「用精益团队撬动巨量市场」的范式,重新定义了 AI 时代的效率边界。
50 家企业实战证明:真正的机会藏在「落地体系」里
via 混沌学园
通过调研京东物流、学而思、施耐德等 50 家行业标杆企业,揭示了企业如何避开 AI 投资陷阱,真正实现技术变现。
文章提出「L1-L5 五级落地体系」,其中 L1 阶段(岗位+AI)最值得关注:它像「手术刀式切入」,专攻高频、重复的岗位任务,用小投入快速验证价值。
例如,杭州一家科技公司只花 5000 元购买基础 SaaS 工具,30 天内就让行政岗会议纪要效率提升 40%,错误率从 15% 降至 3%,3 个月收回成本。这种方法通过「要素建模法」拆解任务——比如把法务合同审核拆成「识别双方信息、提取核心条款、标注风险点」三个动作,再匹配 AI 能力,确保 30 天见效,从根上避免「年初砸钱、年末停摆」的循环。
总之,AI 的真金白银藏在「业务适配」的细节里:拒绝炫技,紧盯场景,才能让技术从热闹概念变成赚钱工具。
做出 5000 万月活的 LBS 社交爆款 Foursquare 后,他在 AirPods 上重做 AI 社交
via 白鲸出海
明星创业者 Dennis Crowley 曾打造 5000 万月活应用 Foursquare 的连续创业者,这次把 AI 社交的主战场从手机屏幕搬到了 AirPods 耳机。
他推出的「BeeBot」应用最颠覆之处在于:它是一款「无需使用的应用」,通过 AI DJ 主动推送音频片段,在用户戴上耳机时自动播报好友动态和本地事件,全程无需打开手机。
这背后的关键洞察:
入口争夺战已从屏幕延伸到耳机,BeeBot 用「轻拍肩膀」式的音频打断取代了霸屏通知;
它放弃争夺用户线上时长,转而用 AI 增强线下社交感知,每天精准推送 2-3 次生活化内容;
团队押注未来人们会全天佩戴智能耳机,把「被动接收信息」变成「主动环境感知」。
这种「耳机优先」的社交设计,本质上是在赌下一个硬件平台的机会——当别人还在卷手机交互时,聪明人已经开始占领你的耳朵了。
Agent 出海踩坑实录
via 镜相工作室
同一款 AI 产品在海外收益是国内 5 倍的诱惑背后,是文化差异、政策复杂性和用户习惯的重重陷阱。创业者刘天强用血泪教训总结出两大核心洞察:海外大客户不是救星而是噩梦开端,而 Product Hunt 周榜第一的虚名可能换不来实际转化。
大客户陷阱:刘天强为美国快时尚巨头开发 AI 模特图生成器,耗时 5 个月训练垂直模型,却在签单前因客户公司并购而项目中止。更讽刺的是,当他带着成熟模型接触另一家快时尚企业时,最终签单的竟是合作兜底的国内修图公司。海外企业要的不是单一工具,而是完整嵌入工作流程的 AI 解决方案。
流量幻觉:刘嘉铭的 CrePal.ai 曾登上 Product Hunt 周榜第一,这个被 OpenAI 选为首测平台的科技社区,实际转化却不到 2000 用户。他发现北美推广的真正命门是谷歌 SEO——需要每天对照搜索热词更新页面,用慢功夫把网站质量评分在两个月内提升 3 倍。
这些踩坑经历指向同一个真相:AI 出海就像边飞边修飞机,光有技术不够,还得懂当地市场的游戏规则。从追求明星客户到深耕流程适配,从迷信榜单到死磕 SEO,创业者的每一次转型都是生存智慧的进化。
▪️OPINION 观点
00 后 AI 明星初创 Cluely CEO 谈传播:初创公司死于无人发现
via Z Potentials
揭示了韩裔创业者 Roy Lee 如何从被哥伦比亚大学开除的「作弊工具」开发者,逆袭为硅谷现象级「营销疯子」。
他提出反直觉观点:初创公司死亡主因并非产品差,而是没人发现。
本文通过他的创业实战,拆解了「传播大于产品」的核心方法论:
用病毒内容引爆流量,他凭一条 LinkedIn 帖子获得百万浏览量,验证「最炸裂的帖子能破圈」;
打造差异化人设,在社交媒体极端化时代,「必须比别人更疯狂才能被看见」;
产品与传播双轮驱动,他坦言「魔法时刻有限,用户因喜欢产品而留存」。
他犀利指出:普通创业者别迷信「专注产品就行」的精英建议,第一课应是「让人看到你」。这位 00 后 CEO 用自身经历证明,在注意力经济中,不会传播的天才可能死于无人问津。
大厂动向:
《深扒 OpenAI「财务黑洞」:烧钱速度是公开数据的三倍》揭秘了这家 AI 巨头背后令人震惊的财务真相。科技博主 Ed Zitron 作为深谙行业规则的内部人士,通过内部文件披露了 OpenAI 成本与收入的巨大鸿沟。 核心洞察在于:OpenAI 的商业模式可能根本不可持续。
《Google’s Gemini 3 is here》揭秘了谷歌最新旗舰 AI 如何用「全场景渗透」战略重新定义商业竞争。这家搜索巨头一改过往渐进式迭代,直接把 Gemini 3 Pro 像神经中枢般接入搜索、办公套件、开发平台等全部生态,形成令人窒息的协同攻势。
《Cursor 危险了!Google 暴杀 24 亿收购团队,一夜推出最强 AI 编程神器》一文深度解析了 Google 新推出的 AI 编程工具 Antigravity 如何颠覆传统开发流程。这款工具最吸引人的亮点在于它用「多代理协作」模式重构了产品经理的工作方式——就像给指挥官配了一个智能作战指挥部。
《独立五年,荣耀给手机行业画了条新起跑线》揭示了荣耀这家从华为独立出来的手机公司,如何在行业红海中借助 AI 技术重新定义竞争规则。
《腾讯新老游戏一齐增长,AI 加速融入微信》揭示了腾讯如何通过「平台化」战略和 AI 深度整合,在游戏和社交领域实现双轮驱动。
《腾讯总裁剧透微信搭载智能体!阿里和谷歌也都开始互相伤害了》揭示了科技巨头们正围绕 AI 智能体展开一场激烈的商战。
《阿里为什么一定要做千问 APP?》深度剖析了阿里在敏感时期推出对标 ChatGPT 的千问 APP 的战略意图。
《从内化 AI 能力开始,重估百度 | 甲子光年》揭示了百度在 AI 浪潮中市值飙升的底层逻辑:它不再是一家传统搜索公司,而是通过将 AI 能力深度内化,转型为以 AI 为核心操作系统的新物种。
垂直领域:
《单月涨粉超 38 万,「大头针」的爆火只是 AI 歌手席卷华语乐坛的开始》揭示了 AI 音乐如何通过精准的技术调教和内容策略,在短视频平台掀起翻唱热潮。
《环球音乐和解后,AI 音乐的终局是什么?》探讨了环球音乐从对抗 AI 音乐到主动合作的战略转变,揭示了 AI 如何重塑音乐产业的利益格局。
《AI 团灭的行业,多了一个》介绍了 AI 配音如何以惊人速度重塑声音产业,从每分钟千元的高端市场到百字 1 元的底层兼职,无一幸免。
《中国医生需要怎样的 AI?GPT-5、OpenEvidence 都输掉实战后,我们有了答案》揭示了医疗 AI 领域一个反直觉的现象:当全球顶尖的通用模型在基层医疗实战中集体失灵时,一款名为「未来医生 AI 工作室」的产品却凭借「安全有效」和「人机协同」两大核心能力成功破局。
《AI 不懂痛苦,却成了你的深夜知己!170 位医生教 ChatGPT 安慰人》揭示了 AI 如何从工具演变为情绪载体,背后是 OpenAI 联合 170 位精神科医生对 GPT-5 进行的一场「心理急救」训练。
《美的「喊话」互联网对手》深入剖析了传统制造业巨头美的如何用 AI 技术给自己动手术,甚至不惜「革自己的命」。
《Sketch. AI Prompt. Runway.》讲述了一位设计师如何用 AI 工具在周五晚上打造出一场虚拟时装秀,并意外发现了从设计到生产的商业闭环。
随便看看:
《历时近 100 天,专业导演拍的 AI 短片是什么样的?》揭秘了专业导演如何用 AI 工具突破传统影视工业的创作壁垒,把那些「不可能」的想象变成现实。
《首个 AI 神作!一人分饰全角,万人围观外星人嘲讽人类灭绝》讲述洛杉矶电影人 Josh 如何用 AI 工具打造出「单宇宙」世界观,从 Reddit 小众爱好爆火成 YouTube 几十万播放的现象级作品。
《盘点:2025 年最值得关注的 18 家 AI Voice Agent 创业公司》深入剖析了语音交互如何从被忽视的客服渠道,蜕变为任务执行的新入口。
适合个人上手的教程/评测/资源:
《我挖到 Gemini 3.0 Pro 十大隐藏玩法,做网页已经落后 N 个版本了》这篇文章揭示了谷歌最新 AI 模型如何彻底颠覆传统网页开发流程。
《一张草图变网页,实测字节 TRAE SOLO,这些功能甚至比 Cursor 还好用》这篇文章实测了字节跳动新推出的 TRAE 3.0 AI 编程工具,重点解析了其 SOLO 模式如何颠覆传统编程流程。
《保姆级教程:超前体验 Gemini3 和 Nano Banana Pro》这篇教程手把手教你抢先试用 Google 即将发布的两款 AI 工具,重点解析了它们在商业应用上的惊人潜力。
《慢一点、深一点|藏师傅带你看清 Gemini3 真实实力》通过一系列深度测试,揭示了谷歌 Gemini 3 模型在视频分析、代码生成和设计自动化方面的突破性表现。
《实测 Gemini 3 Pro - 此即未来。》一文深度剖析了谷歌最新 AI 模型在商业应用中的颠覆性表现。最令人震撼的是其前端代码能力:只需一句自然语言指令,就能在十几秒内生成交互完整的网页应用,比如一个物理引擎逼真的双人台球游戏,或是一个细节到唱臂随播放移动的黑胶唱片播放器。
《Better Writing Through Claude》揭秘了作者如何通过与 AI 助手 Claude 的深度协作,将写作效率提升 3 倍并突破质量瓶颈的实战方法论。最反直觉的洞察在于:AI 不是替代创作者,而是扮演「耐心编辑」的协作角色,通过「胡言乱语与修剪」模式颠覆传统写作流程。 1. 启动阶段用「头脑风暴置换法」:作者自嘲不擅长发散思维,便让 Claude 负责天马行空生成观点(胡言乱语),自己专注筛选修剪。
《Claude Code 2.0.40 版本后的一些实用更新》揭秘了 AI 编程工具如何通过「自定义输出样式」和「技能自动加载」实现智能体自主协作。
《图片无损放大工具 Aiarty Image Enhancer 实测+保姆级教程》通过实测对比和详细教程,深入剖析了一款买断制 AI 图片放大工具如何挑战免费在线服务和昂贵订阅软件的市场格局。
《Google NotebookLM 重磅更新:Deep Research 好用吗?》这篇文章深度实测了 Google 最新推出的 AI 深度调研工具,揭秘了它如何一键生成包含 23 个参考文献的完整报告,并自动整合成可交互的知识库。
《紙本筆記、會議白板也能變 AI 資料庫: NotebookLM 分析中文手寫、手繪圖實測》揭秘了 Google NotebookLM 如何将凌乱的手写笔记和会议白板草图变成智能知识库。
《Claude 的 Skills 与 Prompts、Projects、MCP 和 Subagents 的区别和场景》这篇文章深入解析了 Claude 代理生态系统的五大核心组件,帮你彻底搞懂如何像搭积木一样组合它们,打造出真正高效的工作流。
《我是如何用个人笔记,一步步打造出「专属 AI 助理」的? - 少数派》揭秘了一种让普通人也能拥有个性化 AI 伴侣的创新方法。
《用 AI 清空小红书收藏夹:我如何让 1000+ 条笔记自动分类进 Notion - 少数派》这篇文章分享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利用 AI 自动化工具,将小红书收藏夹里杂乱无章的 1000 多条笔记自动分类并同步到 Notion 知识库的完整流程。
《腾讯入局 AI 浏览器,这还是我认识的 QQ Browser 吗?》深度剖析了 QQ 浏览器 AI 化改版背后的商业智慧。它没有选择推倒重来的激进路线,而是通过 14 种 AI 功能的巧妙植入,在保留用户习惯的基础上实现了产品升级。
《本地 Manus 来了,我把它当免费牛马》介绍了由知道创宇推出的 AI 工具 AiPy 如何通过自主编程和调试实现任务自动化。
《我是如何被 Youtube 打败的。》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尝试通过 AI 工具在 Youtube 上赚钱,却因平台规则和内容策略屡次受挫的真实经历。你以为用 AI 配音、图片轮播就能轻松赚取广告费,结果却被平台算法和竞争环境反复教育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