▪️PREFACE 卷首语
上周「圈子」名的投票,有端倪了。大部分人喜欢「ZENO」,这也是我比较认可的一个名字,不仅字型上好看、寓意上对应古希腊先贤,而且还是「增(Zeng)」的字头,还能衍生出有意思的全称。所以基本就敲定用「ZENO」了。
这周要忙搬家,所以正式开始发,得是下周。在此之前,先在这里,发三个圈子内「以思想换思想」栏目的征集——
非圈子的朋友也可以参与撰写。完整结果后续将在圈子里公布,并会选择其中一部分做成播客、视频节目免费公开。
OK,以下是本期的正式内容——
▪️CASE 案例
5 年打造 1800 万「新老人」AI 社交场:梨花教育如何破局?
via 艾年
银发经济是肉眼可见的增量用户赛道(我开在上海市中心的书店,最近似乎隔壁、楼下门面也多出一些专攻本地老年人的旅游中介、俱乐部)。本文中的梨花教育,可谓个钟隐形冠军。通过 AI 技术已为号称 1800 万中老年用户提供声音训练课程。AI 教练拥有 95% 纠错准确率,结合社群互动形成高复购率。课程体系涵盖声音美化等 100 多个 SKU,采用录播+直播+小班课混合模式。公司两次转型抓住声音经济和银发教育风口,未来将拓展声乐等关联品类。
SaaStr:我们在生产环境中管理 10 个创收型 AI Agent 的实战心得(英文)
via SaaStr
SaaStr 公司分享了在生产环境管理 AI Agent 的实际经验,这些 AI 代理已成为其收入和运营团队的核心成员。它们现阶段在不同团队跑的 AI Agent 包括——
营收团队:
3 名 AI 销售开发代表(SDR)分别处理票务咨询、赞助商对接和销售支持(这些工作流程及培训各不相同);
2 名 AI 业务开发代表(BDR)负责筛选入站线索并通过销售漏斗培育潜在客户;
1 名 AI 营收运营专员追踪管理合作伙伴渠道 。
运营与体验团队:
1 个 AI 支持助手处理活动后勤与参会者咨询;
1 个 AI 内容审核助手筛选演讲嘉宾及议题提案;
1 个 AI 智能匹配助手为活动中的 CEO 和高管建立联系。
社群与教育团队:
1 位 AI 导师(SaaStr.ai)为社群提供全天候指导。
每个智能体都需要持续微调。例如,负责赞助商咨询的 AI 销售代表经过 47 次迭代才停止在价格讨论中表现得过于激进;AI 客服助手不得不重新训练三次,才能正确升级 VIP 参会者的问题。虽然管理这些 AI 代理需要每天进行细致的调整和监控,工作量远超预期,但它们带来了显著优势:零人员流动、全天候工作、完美执行和即时扩展能力。
如何利用 Podscan API 从 500 多个播客中构建商业项目(英文播客+文稿)
via The Bootstrapped Founder
一篇接地气地播客访谈,开发者分享了如何利用 Podscan API 从 500 多个播客中提取商业创意,并构建了一个名为 「Podscan Ideas Vault」的平台。作者详细描述了从灵感来源到技术实现的全过程,包括使用 AI 工具自动化生成摘要和排名创意。最早期版本是用 n8n 做了个自动化流程,获取播客清单生成的 webhook 数据源,并将摘要保存到 Google 表格中。项目后续通过订阅模式实现了商业化。文章特别强调了「工程即营销」的理念,以及如何通过自动化工具快速构建有价值的产品。
PS:文中提到的 Podscan.fm 的官网挺酷的,会实时展示全球各地的博客更新:
PPS:说到播客,上期推荐了个《AI 播客,正被集体押注?》,其实我也挺好奇和观望 AI 生成播客这个方向有没有前途的。这周就看到了 葬AI 写的这篇《除了投资人,没人需要 AI 播客》,吐槽得挺有道理哈哈。
一场「直播课转 AI 课」的试验,带来反直觉的报名增长
via 多知
作者林雨杉是素智未来「花生塾」的创始人,有 10 年教育从业经验。此次暑假中,他做出教学调整,在教学中引入 AI 智能体,由老师搭建教学支架,AI 执行支架。原本由老师真人直播授课的语文课程,转为「录播+AI智能体辅助+教师批改反馈」的形式一个月后,结果出乎意料:一百多位学生,100% 完成付费,50% 的新学生主动加报了其他 AI 课程,获得家长支持。
▪️OPINION 观点
被字节收购后再创业:硅谷 100 天,写在 Aibrary 正式上线前
via Z Potentials
作者 Ethan KJ Li 是一位连续创业者,曾创办中国领先的教育科技公司「极课大数据」,并于 2019 年被字节跳动成功并购。此后他担任字节跳动智慧教育业务线 CEO,主导多项教育智能化产品落地。 2025 年初在硅谷创立 Ouraca Inc.,专注打造新一代「AI native」的终身学习产品线。首款产品 Aibrary 正式版即将上线,号称是全球首个专为个人成长打造的 Agentic AI,将书籍与专家洞见转化为你专属的学习旅程。 这篇文章是作者在硅谷 AI 领域创业 100 天后的沉淀和思考,有很多大实话和自我探索中的思考。
▪️INTERVIEW 访谈
阶跃星辰联创:关于AI Infra 的一切
via 42章经
一集对阶跃星辰联创的的深度访谈,揭示了 AI Infra 在大模型时代的关键作用,嘉宾朱亦博作为资深从业者指出 Infra 优化能显著提升模型效果和降低成本。在嘉宾定义中,AI Infra 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。硬件是指 AI 芯片、GPU、交换机等设备。软件层面用云计算来类比,可以分为三层:1)最底层类似 IaaS,解决的是最基础的计算、通信和存储问题。2)中间一层类似 PaaS,包含资源调度、资源管理等平台。MaaS(Model-as-a-Service)就归属这一层。3)最上层近似 SaaS 应用层,但在 AI Infra 领域,更像是训练及推理框架的优化层。文章提出 Infra 人应靠近模型或硬件发展,避免做中间层,并以 DeepSeek 的成功为例说明优化目标选择的重要性。
AI + 农业独角兽的 9 年一线实战经验访谈
via 铅笔道
来点接地气的 AI 垂直领域落地:养猪。农信互联创始人薛素文分享了用 AI 改造农业的 9 年实践,其猪联网平台占据畜牧数字化 35% 市场份额。疫情期间收入增长仅 5-10%,催生了远程养猪等创新。2024 年获 3 亿融资后的动作,让客户续费率从 75% 提升至 87%。他认为农业数字化必须从生产端切入解决实际问题,农业机器人不必人形,实用至上。
AI 如何为文创/文旅带来东方文艺的复兴?
via 科工力量
我知道咱们这个 Newsletter 有一部分文创/文旅行业从业者,也不乏体制内的人士,关注政策导向。显然,这一年来中国文化产业靠着黑猴、哪吒等 IP 在全球迅速攫取热度,也让「 AI 技术如何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复兴(特别是游戏和影视领域)」成为了热门和可操作落地的领域。这篇文章中,多位行业专家分享了 AI 在提升创作效率、降低独立游戏开发门槛方面的实际应用案例。还提到,日本动画产业面临的人才断层问题与中国快速迭代的 AI 应用形成鲜明对比,这或许是赶超的机会。专家们认为 AI 将重构创作分工模式,使小型团队能完成过去需要数百人的工作。
随便看看:
GPT-5 发布,普通人可以了解的 8 件事(亮点与槽点),不想看文字的也可以看 秋知的这个 GPT-5 实测视频。
OpenAI 前工程师 揭秘公司内部真实工作文化:混乱但高效,自下而上的精英主义驱动创新。
Kyle Poyar 这篇文章 分享了如何利用 Deep Research 功能提升 GTM 效率,通过真实案例展示该 AI 工具如何将 10 小时工作压缩至几分钟(英文)。
一段 尝试用 AI 辅助卖 T-Shirt 的离奇(挫败)经历 全记录(英文)。
一篇 AIoT(AI 物联网产品)的创业失败复盘,作者曾经连续工作 4 个月,每天 14 个小时,从 0 到 1 花费了投资人好几十万元后,却猛然惊醒:产品可能卖不出去。
今年刚从腾讯离职三个月的 ENTJ 小姐姐,通过 这篇文章 分享了离职感悟,以及加入卡兹克的 AI MCN 后的一些账号成绩。
适合个人上手的教程/资源:
著名投资机构 a16z 合伙人 Olivia Moore 分享自己最高频使用的 10 个 AI 产品。
腾讯研究院发布了《AI 时代谣言套路拆解与防御指南》。
「AI 炼金术士」余一:我如何用AI模拟人生,重塑工作与自我认知。
开发者王巍 深度使用 Claude Code 一个半月后的感受。
感谢阅读到这里,期待下周继续与你相遇。我是范冰(@XDash),欢迎参考我的图书、播客、课程:
《我如何用 AI 打造 100X 知识萃取系统》 视频课程。
著作:《增长黑客》(虽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,但在今天 AI 新品爆发初阶的时点来读,似乎各种 tricky 的增长伎俩、心法、思路一点不过时)。
YouTube 频道 「范冰 FANBING」;播客节目:《AI增长黑客》(小宇宙、Apple)、《冰镇电波》(小宇宙、Apple)。
工具资源免费分享电报频道:冰器库。
通过 我的邀请链接注册 Manus,你和我都将额外获得 500 Credits;注册 Cubox 并输入我的专属推荐码:zje2ok ,你和我都可以额外获得 7 天会员资格。
欢迎各类商业合作、资源置换、读者回馈合作,可直接回复本邮件。